欢迎访问帕米尔旅游景区官方网站!
预估游客人数: 990人 1600人 2750人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景区资讯
【民间艺术】鹰与塔吉克文化艺术
作者:帕米尔旅游区 来源:帕米尔旅游区 发布日期:2019-09-25 14:56:43 查看次数: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把某种飞禽、走兽、植物或其他自然现象当作本民族的象征。这类现象在人类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如汉文化中的“龙”就有极为特殊的象征意义。尽管历史上的剥削阶级曾把“龙”当作皇位和王冠的象征,可广大劳动人民却一直视“龙”为吉祥、幸福的象征。又如:狼在操突厥语的民族的古代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哈萨克族亦曾以天鹅为图腾。

对于鹰。塔吉克人民向来以特殊的眼光看待它。视它为百禽之首,是忠诚、仁慈、勇敢、坚强、正义的象征,那些胸怀宽广、心地善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助人为乐的人们常被比作鹰。在叼羊活动中,那些飞马竞争能够夺得羔羊者会被赞誉为“真是一只雄鹰”。

塔吉克民族素有“鹰的民族”、“帕米尔雄鹰”、“鹰一样的人民”等美称。当然,这种赞誉并非言之无据。若以文化学的眼光来考察塔吉克民族与鹰的关系,我们便可清楚地发现,鹰在塔吉克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鹰成为塔吉克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塔吉克文化历史的发展使然。由目前所掌握的民间文化资料我们可以推测,鹰可能是古代塔吉克先民所崇拜的图腾。

下面我们来谈谈有关这种推测的一些根据。

一、鹰与塔吉克民间传说

以鹰为形象而创作的传说在塔吉克民间传说中占有极显赫的地位。从目前已搜集整理出的塔吉克民间传说来看,有关鹰的已有十种之多,其中四个较典型。其大致内容如下:

有一个猎人名叫瓦发,他家祖辈为奴,受巴依压榨,并悲惨地死去。当这种无情的灾难就要降临到瓦发头上时,他家祖上唯一的遗产和生活依靠——猎鹰要求主人杀死自己,用其翅骨做一支笛子。瓦发含泪杀鹰,取骨成笛。笛声一起,鹰从四面八方飞来,猛啄吸血鬼巴依的头眼。巴依不住地求饶,答应将财产分给穷人。猎鹰为瓦发报了仇,人民获得了安宁。

巴依家里有一对青年男女奴仆,他们相爱的事被巴依得知。一天半夜,他们逃了出来。巴依追上后用箭射死了姑娘,姑娘变成了一只鹰,在找巴依复仇时受了重伤,死前留下遗言,让心上人用其翅骨做一支笛子,使笛声成为他们爱情永久的见证。

在一次外国侵略者入侵塔吉克人的山村时,牧民陷入绝境。此时,牧民们忍痛按雄鹰的要求将其杀死,用其翅膀骨做成笛子。笛声悲壮激越、裂石穿云。人们从四面八方纷纷赶来援救自己的兄弟。无数雄鹰加入战斗的行列,终于赶走了侵略者。

一群猛禽认为吃人肉长寿,便抓走了一个牧羊人。鹰知道后便让他骑在自己背上逃出魔爪平安地回到了故乡。可鹰却再也不能回去了。此后,它便与塔吉克人民朝夕相处,同生共死。

上述四个传说,情节看似不同,但若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就会发现其深层有一个共同的母题,即鹰与人的关系。每当正义的一方处于绝境时,鹰总是对他们寄予同情并挺身而出牺牲自己,使其获得胜利和平安。这些传说共有一个主题思想,那就是塔吉克人民对鹰的崇尚、和鹰息息相关、生死与共的信念。由此看来,塔吉克关于鹰的丰富多彩的传说不仅是塔吉克人与鹰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而且是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塔吉克人民生活的艺术记载。

传说中的恩人——鹰是正义的化身,是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这些传说都打上了阶级的烙印,阶级压迫自然产生于阶级社会。因此,反抗阶级压迫,宣扬自由爱情,追求幸福生活,建立理想的社会就成了那时代的主题。在塔吉克社会里,这个主题便被集中到了鹰的形象中。所以说,塔吉克传说中鹰的形象、精神、勇敢和理想实际上是劳动人民的思想和追求。

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出发,有必要插一句。鹰的形象,在古代操东伊朗语的塞人部落也占有极重要的位置,特别是他们的“野兽纹艺术”中的兽像装饰品,其中尤以狮身鹰头像最为引人注目。将两种禽兽的形象集中于一体的雕刻艺术在古代社会极少见。更使人感兴趣的是,这一艺术中是以鹰为主要形象的,或者说,在塞人眼中,鹰也具有图腾性质。它共同出现在塔吉克和塞人的艺术创作中应该不是偶然的。因为,从历史看,古塞人和现代塔吉克人二者都是操东伊朗语的民族。塔吉克民族在其形成的过程中,融合了极多的塞人成份。虽不能说塔吉克成为独立的民族是塞人使然,但从亲源关系、语言和文化方面来看,我们可以说,塞人是塔吉克族的直接祖先,塔吉克人则是塞人的后裔。另外,塔吉克居住的中亚地区两河流域、帕米尔和兴都库什山麓在古代是塞人进行社会活动的重要舞台之一。关于这点,有极丰富的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为证。

二、鹰与“鹰笛”

塔吉克人的乐器中,笛子被称作“鹰笛”,它在塔吉克艺术生活中所占地位极其重要。自远古以来,一直居住在“世界屋脊”上的塔吉克人民便是用“鹰笛”来抒发自己的愿望和追求。

关于“鹰笛”的产生从上述传说中即可找到一些线索。此外还有这样的传说:一个名叫瓦发的小伙子和一个叫古丽米合尔的姑娘从十二岁起便被迫给巴依做奴隶。他们白天在外放牧,晚上只能睡在羊圈里。俩人在患难中相爱了。巴依知道后,便将瓦发打发到一个很远的草场去放牧,而把姑娘留在家做活。一对恋人被拆散了。一天,瓦发将羊群赶到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自己则坐在山顶上,含泪唱起了思念亲人的歌。突然,传来一阵嗡嗡的声音,羊群受到惊吓立即聚集到一个小山沟里。瓦发一看有一只雄鹰为了拯救他的羊群正在和恶狼撕杀。他立刻搭箭射向恶狼。当他来到鹰的身边时,鹰已经垂死。这时,鹰睁开眼对他说:“我已经不行了,你杀了我,用翅骨做一对笛子,当作我的遗物吧!”瓦发含泪从鹰身上取下两根一样长,中空的翅骨,洗净后一吹,便发出悦耳的声音。他在上面开了一个孔一吹,声音更动听;他又开了一个孔,这次声音比以前更悠扬;他开了第三个孔以后,那声音简直美妙无比。“鹰笛”就这样诞生了。

这仅是一个传说,并不是历史的记载。我们并不能肯定塔吉克人神奇的“鹰笛”就一定是这样产生的。不过,塔吉克今天的笛子仍然是用鹰骨做成。从这一点讲,“鹰笛”传说的主题思想仍是可信的。

关于三孔骨笛,我国汉朝以来的史书和音乐志中都有许多记载。起初,它被称为“笛把鞭”。因为它原来是用羊骨做成,用来赶马。后来则用鸟骨做成并用作乐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里藏有一支从巴楚县一个叫托库孜沙拉的地方发掘出的用黑鹰翅骨做成的笛子标本。此笛与塔吉克人现在的笛子完全一样。它们之间有无关系有待继续研究。塔吉克人的其他乐器与新疆境内其他兄弟民族的没有太大差别。唯有“鹰笛”是塔吉克独有的,如果我们从塔吉克鹰文化形成的长期的历史背景中去考察“鹰笛”的话,便会感到其中蕴涵着很深刻的历史内容。

三、鹰与塔吉克民间舞蹈

塔吉克民间舞蹈动作丰富多彩,极富美感,它以塔吉克人民的社会生活为内容,表现了他们对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对勇敢、坚强的赞美和对美丽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比如,塔吉克人民喜爱的鹰舞,通过模仿雄鹰在碧空中自由翱翔的动作,表现出人民如鹰一样的勇敢,表达了他们要像鹰一样自由生活的美好愿望;而传统的“剑舞”则通过细腻、精巧和多变的动作表现了参战勇士高超的本领和大无畏精神;以马上体育活动为主题的“骏马舞”则表现了骑手们在马背上的各种灵巧的动作,极富情趣。1980年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文工团在北京首次将这种舞蹈搬上首都舞台,并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一等奖。

如上所述,塔吉克人民的传统舞蹈姿态活泼、矫健并具有多种多样的动作美。舞者为了表现内心的感受和欢乐的激情,和着音乐旋律,变换着舞姿。其全身,从双脚、腰肩、眼睛、眉毛到嘴唇都随着婉转悠扬的节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舞蹈结构。年长者的舞蹈符合他们的性格,细腻,微颤;而年少者则喜欢展示他们青春的矫健和激情,其舞姿活泼而变幻多端。男子起舞时,两臂一前一后,前高后低,步伐敏捷,慢舞时,两肩微微上下颤动;急舞时,盘旋仰俯,如鹰起隼落。女子起舞时,高举的双手随着音乐的节奏或向外伸展或向内旋转,面朝外不停地旋舞,与男子相比,动作较柔和、平稳,给人一种美感。而起舞时的激情和勇敢精神却并不比男子逊色。男女共舞以其感情、内容和动作的美感形成了塔吉克舞蹈最壮美的景观。尽管塔吉克舞蹈从形式和内容上可分为若干类型,但一般总称鹰舞。因为这种舞蹈最初是模仿强劲的雄鹰飞翔的动作而创造的。据说,瓦发做好鹰笛后,吹起了他以前唱过的那些歌,笛声高亢、激越,回荡在群山之间,久久不绝,人们听到笛声忘记了烦恼,就连百灵也停止了歌唱。当古丽米合尔听到这笛声时,她望着高山心中想道:这是多么悲凄,多么痛苦的心灵之声啊!天长日久,她终于知道这笛声就是瓦发的。想见亲人的愿望更加强烈了。每次打水来到河边,她总要驻足良久听那笛声,她仿佛看到了心上人英俊的体魄和光彩的容颜。一天,古丽米合尔坐在河边时,一群鹰和着轻柔的笛声舒展着翅膀在空中翱翔。见此情景,她立即站了起来,伸开双臂,伴着笛声,模仿鹰的飞翔动作跳了起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姑娘的那些最基本的动作便演化成了今天极优美的舞蹈。

一天,巴依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宴会,他请来了乡里所有的乐师为其助兴,可场上始终冷冷清清。见此情景,巴依急忙命仆人再去找乐师,并答应谁能使场面热闹起来,就满足他的一切愿望。仆人们趁机找来瓦发推他上了场。笛声响起,凄婉哀绝,在场的人个个如痴如醉。恰好,古丽米合尔刚放下手中的活也来到了这里,听到笛声便情不自禁地跳起了舞蹈。那姿态使人们想起展翅的雄鹰。瓦发更加激动地吹出异常美妙的曲调,从那忧郁的笛声和优美的舞姿中人们理解了这对恋人的爱情。在众人的逼迫下,巴依兑现了他的许诺。瓦发的笛声在无边的草原上更加欢快地响了起来;古丽米合尔跳起她那奇异美妙的舞蹈,就像出笼的小鸟在碧空中自由地翱翔。

塔吉克民间舞蹈产生于很远的古代是真,它是模仿鹰的动作而成也是真。但是其产生的历史因果关系是否真如传说中所述,来源于瓦发和古丽米合尔的经历呢?这仍是一个有待于探索的问题。我们认为,塔吉克民间舞蹈的产生最根本的一点即它是塔吉克文化传统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舞蹈研究专家的结论来看,舞蹈最初是敬神的仪式,也是宗教庆典中的一项节目。因此,它实际上是和古代图腾相联系的。在原始社会及以后的漫长历史时期里,有许多事实都证明,舞蹈都是以图腾崇拜为其宗旨的。冉看近代,澳洲土著的舞蹈是模仿驼鸟和袋鼠的动作,原因很简单,他们正是以那时的驼鸟和袋鼠为自己的图腾的。在北非,鳄鱼舞很普遍。北美土著印第安人的舞蹈则多模仿熊、野牛、犬等动物的动作。由此可看到,处在图腾时代的人们正是通过模仿自己所崇拜动物的动作的舞蹈来表达他们对所崇拜图腾虔诚的敬意,表现自己与图腾之间神秘的关系。我们认为,塔吉克民间舞蹈同样也具有这种深远的历史内涵。虽然在原始的信仰以后,塔吉克民族又经历了信仰拜火教、佛教、伊斯兰教等漫长的历史过程,原来的图腾已被人们遗忘,但其影响仍然存在,鹰舞即是其中之一。

四、鹰与塔吉克民间歌谣

塔吉克民歌中,鹰的形象也较多见。鹰被描写成百禽之首,深受人们赞美。有些歌谣则通过鹰的形象高度赞颂塔吉克人民历史上著名的英雄、爱国者和无畏的勇士们。有些歌谣通过鹰的形象赞颂人世间纯洁的爱情、社会生活中的正义和善行,鞭答了压迫、贪婪、欺诈、妒嫉等恶行。比如塔吉克较为著名的六首长诗中的《雄鹰》、《白鹰》、《太洪》等。《太洪》是一部长篇叙事诗,其内容广泛而深刻,艺术结构优美,在近代塔吉克文学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长诗由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班迪尔乡一名叫达里的人口头创作并谱了曲,在婚宴上及各种娱乐场所由民间艺人演唱。

长诗的主人公是塔吉克人民勇敢的儿子——著名的英雄库尔察克。自1830年至1836年,他是色勒库尔地区五品阿奇木伯克。

在此期间,他多次率领人民抗击外国侵略者,以其大智大勇屡次打败数倍于已的强敌。不幸在一次血战中,英勇牺牲。为了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献出了自己满腔的热血和宝贵的生命。

另一个主人公是色勒库尔后来的阿奇木伯克——艾力布伯克。1865年,阿古柏率领浩罕军队进犯南疆时,他逃往国外,在坎巨提、瓦罕、巴达克山、布哈拉等地流浪了7年。1878年,清朝将领刘锦棠率部收复南疆时,艾力布伯克将流落在国外的塔吉克人组织起来,返回了塔什库尔干,擒拿了阿古柏任命的色勒库尔地区阿奇木伯克阿山夏,收复了塔什库尔干,重新成为该地区的阿奇木伯克。

长诗作者达里是这一段历史的直接见证人。本来他是艾力布伯克手下的一个小头目。艾力布逃往国外后,他又被阿山夏抓去当兵。艾力布返回后,他仍效力于其手下。可由于他人的诬蔑,艾力布把他当作叛徒关进了土牢准备处死。有一次,艾力布前往班迪尔乡,当地人民为他举行了盛大宴会和弹唱会。在乡里长者们的安排下,诗人达里也来到了这里。他当场演唱了长诗《太洪》,吸引了艾力布和场上所有的人。演唱结束后,艾力布便当场将诗人释放。

诗中,诗人将库尔察克和艾力布伯克作了鲜明的对照。高度赞扬了库尔察克爱国爱人民的英雄业绩,将他比作“雄鹰”。而对艾力布则给予相应的斥责和规劝,劝诫他要像库尔察克一样做一个正直的伯克,多为人民为故乡谋取幸福和安宁。长诗的历史价值在于它通过两个阿奇木伯克活动的对比,很巧妙地反映了当时塔什库尔干地区的社会历史变化,其历史和艺术价值在近代塔吉克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在塔吉克民歌中,鹰的形象被广泛地采用,不仅仅是一般的比兴、模仿、夸张现象,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背景。这一点绝不能同远古时代鹰在塔吉克先民精神世界中占有极崇高的位置。






2
| 景区介绍 | 景点简介 | 景区资讯 | 游记攻略 | 人才招聘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CopyRight(C) 2019 East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新疆麦格创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号:新ICP备19001123号-1   公安备案号:新公网安备65313102000104号

咨询: 0998-3493328
投诉: 0998-3493318
救援: 0998-5736301
咨询: 0998-3493328
投诉: 0998-3493318
救援: 0998-5736301